□本报记者王斌
今年3月15日,多个设置“白银现货”陷阱的交易平台被曝光,“白银现货”交易骗局因此备受社会关注。《法制日报》记者近日调查发现,此类骗局不仅迷惑性强、危害大,而且受害者在维权上也颇费周折。
投资“现货”被骗
上海市的吕女士就是“白银现货”交易骗局的一名受害者。吕女士从1996年开始投资股票,2012年10月,她通过朋友介绍,在一家名为青岛华银的贵金属投资公司开户,投资“白银现货”。该公司称,已获得政府批准,能够从事白银交易,而且利润不菲。然而,在不到8个月的时间里,吕女士投入的56万元全部亏损。在做交易的过程中,吕女士的两位朋友也通过其开户,在青岛华银公司炒“白银现货”,但是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,吕女士的一位朋友投入的10万元只剩1600元,另一位朋友投入的65万元也只剩1.9万元。
刚开始,吕女士以为是投资人缺少经验才造成亏损,后来一打听才发现身边炒金银等现货的几乎都在亏钱。吕女士调查发现,青岛华银公司所宣传的政府批文根本不存在,交易软件后台也完全由该公司操控,吕女士这才发现所谓的“白银现货”是一个投资陷阱。
吕女士在近3年时间里炒“白银现货”亏损高达250多万元,被迫变卖房产四处筹款还债。而当她到青岛讨说法时,反而被对方嘲笑。
与吕女士的遭遇一样,江苏省南京市的张先生也误入“白银现货”交易陷阱,在两个月内亏损42万元。《法制日报》记者调查发现,有类似遭遇的投资人不在少数,这些投资人亏损少的有几千元,多的高达上千万元。
究竟何为“白银现货”交易?代理过多起贵金属交易纠纷的北京律师王德怡说:“当前市面上的‘现货’投资平台多为虚拟对赌平台。一些不法分子设立投资公司,组建网站、定制电子盘交易软件、诱骗投资者入炒‘白银’及其他贵金属,再通过操控交易软件使投资者亏损,非法经营牟取暴利。此类交易的本质是买空卖空的非法期货交易,是一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欺诈宣传。”
维权之路不畅
据了解,被骗投资者遇到亏损后,很难挽回投资损失。少数亏损不多的投资者到交易平台或会员单位“闹”回了部分损失;多数投资者则多次讨要损失却始终没有结果。
维权之路为何如此艰难?业内人士称,被骗投资者可采取的维权途径有三种:刑事报案、行政投诉、民事诉讼。
据了解,在非法交易平台领域内被查处的刑事案件不多,即便被查处,法院均认定相关经营者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,而不是诈骗罪。法院同时也会认定相关投资者参与对赌存在过错,因此没有判决返还财产。
由于查处非法交易平台需由省级政府出面,人民银行、证监部门、工商部门等多个部门共同配合,故走行政投诉又容易陷入多头管理的状态,很难取得实际效果。
尽管维权不易,但已有法院和仲裁机构陆续认定此类交易无效,判令返还投资者本金。“司法途径尽管费时费力,但毕竟提供了一条可行的维权道路。”王德怡说:“从事期货交易必须取得证监会审批的经营许可证,目前我国合法的期货交易所只有四个:上海期货交易所、大连商品交易所、郑州商品交易所、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,其上市品种十分有限。投资者应当选择正规合法的期货交易场所进行交易。”
|